查看原文
其他

哪有什么高深莫测,无非是对常识的尊重与坚守,再加上过人的胆魄

王志纲 少数派文库 2022-12-28



傅高义曾经说过:“中国并不是必然会出现一位邓小平这样的政治家,他出现了,并且改变了中国,这是中国的幸运。”


我几年前遇到了小平的妹妹邓先群女士,她退休前曾经是总政群工部的部长。那天我们在三亚正好遇到,邓女士特别和蔼,在聊天过程中,我越看她长得越像晚年的小平,于是顺势问了个问题:“你们邓家是不是有长寿的基因啊?”她说在邓家,90多岁是很常见的。


我开了一个玩笑,我说小平幸好长寿,小平不长寿的话,中国的改革就完了。她说怎么这么讲?我说:“你想想,如果小平只活到75,就不可能当改革开放的船长;如果小平只活到80岁,中国的改革就会中途颠覆,如果小平只活到87岁,他就不能南巡,然后左倾主义就要冒头;幸好小平活到了93岁,最后才能够以88岁的高龄南巡,终于把中国这艘航船推上了改革开放的不归路。”


历史选择了邓小平,邓小平也改变了历史,那他究竟如何改变了历史?


有一个典型的例子,就是恢复高考。温元凯和我聊天时曾讲过,在1977年8月的高等教育研讨会上,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他,关于高考制度改革提出了四句话:“自愿报考,领导批准,严格考试,择优录取。”他当时还不敢把话说太满,不敢说恢复高考、择优录取,他觉得自己说的已经够过头了,他当时一边说,旁边的教育部长刘西尧一边皱眉头。


没有想到这四句话讲完以后,小平不假思索,接过话头就说:“温元凯你这四句话,去掉一句话,保留三句话够了:自愿报名、严格考试、择优录取。不要‘领导批准’,这领导一批准问题就变性了!”通过这种下意识的反应,就能看出小平内心深处对于人性和常识的尊重。


教育和学习本来就是常识,没有哪个国家民族会不重视教育、不尊重科学。文革给人带来的灾难,不光在肉体上,更重要是在精神上。当时管知识分子叫臭老九,知识越多越反动。所有人都远离知识,知识就是麻风病,就是瘟疫。在这种背景下面,整个民族对知识产生了严重的认知障碍,对知识的载体知识分子丑化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。


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,才有了小平对高等教育制度的迫切改革。


往美国派遣留学生也是如此,当时无数人反对,认为美国是资本主义的大本营,花花世界,我们的精英送过去就回不来了。的确,有很多人没有回来,但小平坚信,当国家越来越强大的时候,他们终归会回来的。果不其然,越来越多的归国学子为中国的科技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。


如今回过头来看,哪有什么高深莫测,无非是对常识的尊重与坚守,再加上过人的胆魄罢了。(文/王志纲)



说实话,外国人写中国领导人的书,多数都“不太好看”。但至少有两本除外:一本是《他改变了中国》,一本就是《邓小平时代》。


众所周知,当代史难写。《邓小平时代》这本书最成功的一点,就是把史实、叙事和评价极好地融合起来,以致于七百多页的篇幅,能一口气酣畅淋漓地读下来。


这个就是high level !


傅高义不只是给邓公一个人,而是给一个时代立传。资料非常出格,写得很客观,基本还原了那个时代的真相。


而我读完之后的一个感受就是:历史没有假如,也不会有人比邓公做得更好。


秦晖:通过傅高义先生高超的叙事能力,给我们讲了一个关于邓小平以及当代中国的非常精彩的故事。能把故事讲到这个程度,的确是我们都应该学习的。


沈志华:傅高义能写出来《邓小平时代》,中国人写不出像他那样的。


张维迎: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看一看《邓小平时代》。


《邓小平时代》的译者是著名学者冯克利先生,其译笔精准且朴实无华。本书豆瓣评分高达9.3,除了傅高义先生详实的写作,冯克利先生流畅又中国化的翻译功不可没。




力荐你读读这本《邓小平时代》,读懂中国的过去,看清中国的未来。如果你对历史掌握支离破碎,这本书绝对需要你好好看看,补补课。如果你对历史细节已然了如指掌,也不妨看看,想想他为什么会这样决策,假如历史的方向盘交到你的手里,你是否有可能做得更好?



本书数次上架,数次断货,口碑极佳。今天又上架了,非常开心。早在2013年本书中文版首发时,售价是88元。刚在先知书店查询了,9年过去,售价仍然是88元。但以后会不会绝版,不好说。还没读过的朋友,不妨提早收藏。识别下图二维码,即可一键收藏:


注:本文摘编自王志纲《千秋功罪:邓公遗产》一文,感谢原作者,如有异议请联系小编删除。


▍延伸阅读

这书能出简体版,幸!

王鼎钧:日本军官向我敬礼的时候,我还真觉得如在梦中

杨奎松:我那几年读了相当多的档案,知道了许多的内幕

杨奎松:我在台北查档案(有点离奇,但事实如此)

张鸣:令我震惊的秦晖

张宏杰:看着秦晖老师远去的背影,我为清华的学生感到惋惜

沈志华 | 十字路口的选择,还原教科书之外的真实

蒋介石身上这些谜团,是时候解开了

这段决定中国命运、充满戏剧性惊天巨变的历史,令人扼腕叹息

柴静:何伟写出了我熟视无暏的中国,和那种亲切的酸楚

重磅:尘封四十年,读懂现当代中国的珍贵史料

访美结束后,邓小平再没有出过国

张五常:中国历史都是泪水,只有他成功改革中国

邓小平对金庸说:担任领导的人,不能出太多的主意

他的历史使命已经超额完成,我们没有理由苛求他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